创业拼凑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

创业拼凑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

1. 引言

创业拼凑作为一种创业者在有限资源和不确定性环境下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能力,已经成为创业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创业拼凑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已有研究普遍认为人们在面临资源限制或约束的情况下,总会面临两种选择:第一,利用贷款融资的方式;第二,逃避现实或直接放弃创业。这些的确是由于新企业面临的新和弱的缺点造成的,使资源限制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创建与发展。然而,在2005年,Baker等 [1] 提出了创业拼凑的概念,成功的突破资源限制的第三种选择,使创业拼凑成为突破资源束缚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旨在对创业拼凑的概念、维度划分以及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创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深入了解和应用创业拼凑的框架和理论基础。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总结,我们将探讨创业拼凑的不同维度和模式,以及其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下的应用和影响。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创业拼凑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创业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创新提供启示。

2. 创业拼凑的概念

“拼凑”这一词最早是由法国著名人类学家Levi-Strauss提出来的,是指一种充分利用自己手边资源的方式。后来,在教育学、人类学、政治学等领域将“拼凑”这一构念充分利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Baker等 [1] “拼凑”这一概念用在创业研究领域,引申出了“创业拼凑”这一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创业企业充分对其手头的资源进行整合重组,进而不断克服挑战、抓住机会、解决企业面临问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创业拼凑又涉及到三个核心的特征:手头资源、重组资源实现目标、立即行动。手头资源通常是指企业闲置的或免费可获得的资源,如想法、知识、设备等,这些资源因创业者独特的思维模式可能被充分挖掘其价值。重组资源实现目标,具体来说每个企业都是既定的目标,目标是指引其努力的方向,并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新目标,在其强烈的驱动下,创业者可以对其拥有的资源以不同方式的重组,使其发挥巨大的效用。立即行动通常是指企业要对市场有一种敏感度,充分挖掘和重组资源后,要毫不犹豫、迅速出击,积极寻找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强调主动行动、抓住机会。

通过对当前创业拼凑概念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其定义主要可从四个方向,即资源、能力、行为以及思维导向。本文将其主要内容整理如下表1。

对于创业拼凑的概念,现有研究虽已从不同视角对其定义与讨论,但基本上均可认为是以资源为核心的探讨,即强调现有资源的重要性,未来亦从一些新颖的视角进行探讨,如战略、营销等,进一步完善创业拼凑多视角的概念。

Table 1. Entrepreneurial patchwork concept and representative scholars

表1. 创业拼凑概念及代表学者

3. 创业拼凑维度划分

关于创业拼凑维度的划分,学界主要对其从拼凑频率与范围、拼凑对象、拼凑动机和拼凑导向四个方面进行。

首先,以拼凑频率与范围为划分视角。Baker等 [1] 、于晓宇等 [3] 将其划分为并行型拼凑和选择型拼凑两类。其中,并行型拼凑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个拼凑活动。创业者会利用不同的资源和知识,以多个方向和方式来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这种模式下,创业者会同时尝试不同的商业构想,同时获取不同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的可能性。选择型拼凑则是指创业者在面临多个选择时,通过权衡各种因素和可能性,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创业者会根据资源的可获得性、市场需求、自身能力等因素,选择最具潜力和可行性的商业构想和拼凑方案。

其次,以拼凑对象为划分视角,可将其划分为物质拼凑、人力拼凑和技能拼凑 [1] [9] 。其中,物质拼凑是指创业者通过整合和利用不同的物质资源,来满足创业过程中的需求。物质资源可以包括资金、设备、原材料等。创业者会尽可能地从现有的资源池中获取所需的物质资源,或者与其他企业或个人进行合作,共享资源,以降低成本和风险,实现创业目标。人力拼凑是指创业者通过招聘、组建团队或与外部专业人士合作,来获取和利用人力资源。创业者会根据创业项目的需求,寻找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人力拼凑不仅包括雇佣团队成员,还可以涉及与顾问、合作伙伴、导师等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创业项目的发展。技能拼凑是指创业者通过学习、培训和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以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需求。创业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领导能力等,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和推动创业项目的发展。

再次,以拼凑动机为划分视角。Baker等 [10] 、Desa等 [11] 、王兆群等 [12] 学者认为创业拼凑可分为需求型和构想型拼凑。前者是指创业者在面临资源有限和需求较高的情况下,通过拼凑现有的资源和知识来满足创业过程中的需求。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资源稀缺、市场机会有限的环境中,创业者不得不依赖于手头可用的资源,以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需求型拼凑强调创业者的创造力和适应性,他们通过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知识来创造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而后者指的是创业者在识别到市场机会或发现新的商业构想时,通过拼凑现有的资源和知识来实现这些构想。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创业者能够辨识到市场机会、拥有创新构想的情况下。构想型拼凑强调创业者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他们通过整合现有的资源和知识,来实现新的商业构想并开发新的市场机会。

最后,以拼凑导向为划分视角,可将其划分为资源、机会和顾客导向 [13] 。资源导向型创业拼凑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以现有的资源为基础,寻找和发掘适合利用这些资源的商业机会。机会导向型创业拼凑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主要关注市场中存在的商业机会,并根据这些机会来寻找和整合需要的资源。顾客导向型创业拼凑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将顾客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来整合资源和创造商业价值。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创业拼凑的维度,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划分,主要集中在以上四个部分,也普遍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未来仍可结合由不同视角对创业拼凑的定义对其维度的划分进一步探究完善。

4. 创业拼凑的理论研究

创业拼凑理论(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Theory)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创业者通过创造性地拼凑和重新组合现有资源,以实现创业目标的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灵活性、创造力和适应性。通常,创业者面临资源有限的情况,无法像大企业那样拥有充足的资源。因此,创业者需要通过创造性地拼凑现有资源,满足创业需求。这些资源可以来自个人的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储蓄、家庭支持以及其他非传统来源。此外,创业拼凑理论强调了创业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创业者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再利用,以满足创业需求。他们可能会采取创新的商业模式、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创业目标。当前学术界已从以下三个视角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

1) 资源理论视角

资源理论是创业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理论框架,可以用来解释创业者如何通过拼凑资源来创造价值。在创业拼凑的视角下,资源可以被看作是创业者可利用的各种资产和能力,包括财务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技术资本等。创业拼凑强调资源基础观提出的资源异质性的重要程度,因为资源对于创业企业十分重要,但由于资源约束的限制导致企业必须通过充分发挥手头资源即拼凑手头资源去获得异质性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并实现企业的目标。

2) 制度理论视角

制度理论关注的是社会组织和规则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在创业拼凑中,不仅需要个体的创业意愿和能力,还需要适合的制度环境来支持创业活动。首先,制度环境对资源拼凑起着重要的作用。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物质等。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需要能够获取到必要的资源来支持他们的创业活动。制度环境中的法律法规、金融体系、市场竞争等因素都会影响创业者获取资源的难易程度。其次,制度环境对知识拼凑也有影响。知识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制度环境中的教育体系、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等因素会影响创业者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此外,制度环境对网络拼凑也有重要影响。创业者需要与其他人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制度环境中的社会关系网络、行业协会组织等因素会影响创业者的网络拼凑能力。最后,制度环境对动态拼凑也有影响。创业是一个不断调整和适应变化的过程,制度环境中的政策调整、市场变化等因素会对创业者的动态拼凑能力产生影响。

3) 社会网络理论视角

在创业过程中,社会网络可以提供资源、信息和支持,对于创业者的成功至关重要。首先,社会网络可以提供资源拼凑。创业者可以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合作,获取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社会网络可以连接创业者与投资者、合作伙伴、供应商和顾客等,为创业者提供所需的资源。其次,社会网络可以提供知识拼凑。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需要获取各种知识和经验,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社会网络可以提供知识分享和交流的机会,创业者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此外,社会网络还可以提供网络拼凑。通过社会网络,创业者可以建立起广泛的人际关系网,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获取渠道。社会网络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创业者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最后,社会网络还可以提供动态拼凑。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社会网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创业者可以通过社会网络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合作,以应对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

此外,关系强度对企业汲取资源的效率以及拼凑的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13] 。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强度越高,彼此的信任度就较高,从而就比较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创业所需的资源要素。并且,Senyard等 [9] 通过研究已证明创业个体或组织与其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其在物质和资源挖掘方面获得明显的优势。然而,也有学者认为,过强的关系可能会导致关系网络成员之间提供信息的同质性和信息的冗余,最终限制创业拼凑。

总之,当前从资源、制度与社会网络三个较为成熟的理论视角探讨创业拼凑,其普遍认可度较高,相关研究也较为丰富,然而,后续研究亦可延申更多的理论视角,如文化、技术、环境等,进一步完善丰富相关研究。

5. 创业拼凑的前因变量

目前,学术界有关创业拼凑的前因变量主要从个体、组织、环境以及团体四个方面开展研究。个体层面主要包括社会网络、先前经验、创业经历、创业激情、机会识别能力等。如,Stenholm等 [14] 通过纵向研究发现拥有创业激情的创业者往往更容易实施拼凑行为,进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关系的强度以及异质性程度充分体现了创业者高效的获取有价值资源的能力,并且社会网络关系越丰富的创业者,往往创业拼凑的能力较强 [15] 。组织层面主要包括创业导向、探索导向、认知柔性、组织学习能力等 [16] 。祝振铎 [16] 研究发现创业导向对创业拼凑正向影响,即创业导向促使企业利用创造性思维提高企业的效率、对机会识别的能力,进而提升创业拼凑水平。Guo等 [5] 研究了探索导向与创业拼凑的关系,认为企业通常会实施探索行为不断发掘新的商业模式创业,进而实现新的拼凑。此外,有学者指出组织认知柔性与创业拼凑之间成积极的正向相关关系 [17] 。环境层面主要集中在组织内外部视角。如蒋兵 [18] 将环境划分为制度、规范环境及认知环境,认为其对创业拼凑有积极正向影响。高制度环境将有利于政府对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以供拼凑;高规范环境将促进利益相关者和创业企业之间信任度的提升,降低获得合法性的难度,促进企业拼凑行为;高认知环境下可由丰富的知识帮助提高企业的认知,进而促进创业拼凑行为。然而,当前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创业团体对创业拼凑亦有不同角度的影响。当创业团队的信息认知断裂带被激活时,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就会提升,从而合作的积极性亦提高,最终将促进创业拼凑能力的提升;然而当团队社会分裂带被激活时,其断裂带越高,创业团体之间形成的壁垒越强,可能会导致不信任,阻碍资源的共享,进而抑制资源的拼凑行为 [19] 。虽然,目前关于创业拼凑前因变量的研究较为丰富,但亦可考虑其他变量对其的影响,如文化、技术等。

6. 创业拼凑的结果变量

当前有关创业拼凑的结果变量主要涉及到创业绩效、企业创新、创业学习、创业机会识别等。早期,Senyard等 [20] 发现创业拼凑对初创企业的创业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关系。祝振铎等 [6] 通过多次对创业拼凑的研究发现,创业拼凑是充分利用新旧资源,对其再创造,从中获得跟高的价值,最终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王兆群等 [12] 则从知足决策、即兴而为、凑合利用三个维度分析了创业拼凑对创业绩效的产生的正向影响。对创新的影响,Senyard等 [9] 从产品创新、生产创新、促销及市场创新等视角对企业创新进行了整体的探讨,发现其存在积极的影响。此外,创业拼凑的两个维度,即选择性拼凑和并行性拼凑,李晓翔等 [21] 发现选择性拼凑对中小型企业产品创新有积极的影响,而并行拼凑对其有相反的作用。蒋兵等 [18] 发现二者对创业机会识别均有正向影响作用。选择性拼凑由于创业方向更加聚焦,故其更需要创业团队突破固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重新构建自身的认知框架,以更精准的识别创业机会、确定方向;并行性拼凑同时选择多个方向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进而识别潜在的创业机会。关于创业拼凑的结果变量,未来可加入一些变量的探讨,如:经济收入、社会影响、品牌知名度与价值等。

7. 创业拼凑的情境因素

创业拼凑的情境因素相关研究旨在探索创业者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下如何应对和利用资源、知识和网络来实现创业目标。这些研究关注创业者如何在资源有限、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高的情况下,通过整合和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知识,构建起一个稳固和可持续的创业组织。研究者还关注创业者如何通过与不同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的网络关系,获取必要的支持、合作和共享资源。此外,研究者还关注创业者在不同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这些因素对创业过程和结果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情境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创业者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和决策,为创业者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指导,并为创业政策和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8. 未来展望与研究启示

1) 未来展望

未来展望方面,创业拼凑理论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不同维度拼凑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可以研究不同拼凑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拼凑策略。此外,可以进一步探索在数字化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创业拼凑理论的适用性和新的发展方向。例如,如何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整合和知识交流,以及如何在跨国和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更有效的网络拼凑和合作。

2) 研究启示

第一,需求型拼凑和构想型拼凑差别:创业拼凑可以分为需求型拼凑和构想型拼凑两种模式。需求型拼凑是通过解决市场需求来创业,而构想型拼凑是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来创业。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两种模式的差异和应用。

第二,跨国或跨文化环境下的影响:创业拼凑理论也适用于跨国或跨文化环境中的创业。政治距离、文化距离和能力距离等因素会对创业拼凑产生影响。研究可以探索这些因素对创业拼凑的具体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第三,数字化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发展方向:随着数字化时代和全球化的发展,创业拼凑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研究可以关注数字化技术对创业拼凑的影响,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合作和创业机会。

基金资助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YB2023255)。

相关推荐

剀切的意思
世界杯365bet

剀切的意思

📅 07-16 👁️ 4398
地下城光兵是什么职业?全面解析光兵的特色与玩法
365bet体育在线备用

地下城光兵是什么职业?全面解析光兵的特色与玩法

📅 08-15 👁️ 1212
飞利浦汽车大灯灯泡新极劲光和夜劲光哪个好?
365bet体育在线备用

飞利浦汽车大灯灯泡新极劲光和夜劲光哪个好?

📅 07-13 👁️ 4449